漳平市“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我家老厝新故事” 获奖征文云展播(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挖掘蕴藏在本地家族中良好的家风家训故事,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传承廉洁修身齐家的优良家风,培养青少年优良品质和健康人格,厚植家国情怀,漳平市妇联联合漳平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我家老厝新故事”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经过前期评选,经过主办单位精心挑选,特选取了其中的十二篇作品做展播。
漳平市“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我家老厝新故事”
获奖征文云展播
第二篇章 古厝新事
代表篇目
01
《“两块银元”让我明白了》
作者:郑旭帆 ,漳平三中 原八(2)班;指导教师:张东升(中学组)。
02
《祖厝的老匾额——社会积福美德传世》
作者:黄诗乐,实验小学 原五(5)班;指导教师:陈秀娟(小学组)。
03
《 巾帼英雄逆行归来——黄家老厝的故事》
作者:黄彦歆,桂林中心学校 原四(2)班;指导教师:李晓娟(小学组)。
04
《往昔·今日·老厝》
作者:陈诗颖,原桂林逸夫小学 六(1)班,指导教师:张春萍(小学组)。
★
★
★
精彩内容抢先看!
★
★
★
01
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山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两块银元”让我明白了》
02
“总要有人上,不是我就是别人,既然穿上了白衣,就该扛起应有的责任。”她用行动最好的诠释了谁是这个时代“最美的逆行者”。——《祖厝的老匾额——社会积福美德传世》
03
祖厝匾额上简单的“福德”两个字,为小小的我指明了成长道路的方向,我将秉承家训、传承家风,将来为国家贡献,为社会积“福”,为后世立“德”。——《祖厝的老匾额——社会积福美德传世》
04
每到农历十月十八日祭祖这一天,族里年长老者会带着我们诵读学习这些家训:敦孝悌、睦宗族、和乡邻、民礼让、务本业、隆师道……她作为医疗工作者,带着全市人民的期望及族亲们的嘱托,义无反顾踏上征程,这不正是“务本业”的这则家训的体现吗?——《巾帼英雄逆行归来——黄家老厝的故事》
05
当祖国发下了号召,医护人员、解放军、警察等不顾生命的安危冲向抗疫一线,令我为生在中国而感到自豪。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我愿意用我全部的生命来贡献给养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巾帼英雄逆行归来——黄家老厝的故事》
06
“应视国事如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这是父母经常教导我和妹妹的一句话,原本我不太理解,直到肆虐在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我才有了深刻的体会。—— 《往昔·今日·老厝》
07
也许有一天,老厝会倒下,但老厝传承下来的家风不会被遗忘,就像老厝前的那棵榕树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往昔·今日·老厝》
★
★
★
优秀作品展播
★
★
★
“两块银元”让我明白了
漳平三中 原八(2)班 郑旭帆
(短视频由作者提供)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而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事的智慧结晶。运用家训告诫家人,教导子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教育子孙后代最基本的形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老家,大厅的中间,悬挂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的牌匾,据说是爷爷专门请人写的,从小我就问爸爸,这是什么意思?爸爸告诉我,这是我们家的家训,意思就是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说白了,为人就要做到诚信。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从红军叔叔手中的两块银元,从陈元方对父亲朋友的义正辞严,从儿时对朋友的承诺里逐渐明白了诚信的含义。
两块银元的故事小时候,爸爸带我去了象湖镇杨美村,在那里,我参观了“红军墙”,听到了关于“两块银元”的故事。那是发生在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8月20日,朱德总司令率领红四军进军闽中大田途经象湖镇杨美村,当地老百姓因不了解红军,加上国民党的反面宣传,使得他们纷纷逃出村外。当时正值中午时分,红军战士买不到粮食,无法下锅煮饭,只好在附近民居“荣福堂”左侧的房间里取了13公斤大米,留下大洋2元,托苏观泗老人转交物主苏和,并在房间的墙上写下留言“上面写着:“老板你不在家你的米我买了廿六斤大洋二元大洋在观泗老板手礼红军。”听了这个故事后,爸爸告诉我,红军是一支纪律特别严明的队伍,正是他们的艰苦奋斗,我们才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爸爸还告诉我,红军叔叔用他们的行动,时刻影响着红土大地的人们,他们堪称诚信的楷模。
上小学的一个星期五傍晚,我最好的朋友瑶瑶跑了过来,邀我上她家做作业,我开心极了,因为我们作业做完后,还可以一起玩游戏,我高兴得连连点头,“太好了,我们拉钩!”瑶瑶伸出了她右手的小拇指,我也伸出了左手的小拇指。第二天一早,我收拾书包要出门时,看见妈妈也在收拾着东西,妈妈说要去希希姐姐那儿,我得意忘形,因为我最喜欢去若希姐姐家,在那我们可以玩有趣的芭比娃娃,她还会教我做手工,要知道做手工是我的最爱!可是,我回过头一想:我已经答应瑶瑶去她家,怎么办?我着急地问妈妈。“你自己决定吧!”妈妈说道。怎么办,是去瑶瑶家还是若希姐姐家?这两个地方我都想去啊!去若希姐姐家?不行,我一定得去瑶瑶家,我和她拉钩过的呀!……我迟疑了一会儿,“妈妈,带我去瑶瑶家吧!”为什么,我把昨天和瑶瑶拉钩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赞同了我的做法。现在回想起来,诚信是多么重要!正是我的诚信,才能让我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陈元方的义正辞严七年级时,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关于东汉学者陈太丘儿子陈元方的故事。元方七岁时,他的父亲陈太丘与好朋友约好一同出行,原定是正午时分在府前会合一起出发,可过了正午朋友还是没有来,父亲一头恼火,看了看已开始向西偏去的太阳,气愤地说道:“说好了正午时分会合,居然迟到,不可原谅!”一甩袖子,走了。可是,事情就是这么不碰巧,父亲前脚刚走,他的朋友后脚就到。他的朋友好像一点也没意识到自己迟到了,在府前东张西望,到处寻找陈太丘的影子。这时,元方正在府前玩耍。友人看他的衣着,心想他是太丘的孩子,走上前去,笑问道:“小朋友,你父亲在家吗?”元方扬起小脑袋,细细打量了一番,心想,这位想必就是那位与父亲相约的叔叔了。便实话实说:“我父亲等了您好久,您都没有来,于是他先离开了。”友人一听,勃然大怒,破口大骂道:“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而行,竟然丢下我先走了,太可恶了!”元方年龄虽小,但聪明伶俐,知道友人在骂自己的父亲,心想:这个人迟到在先还好意思说我父亲的不是!于是他一脸严肃地望着父亲的友人,大声说:“您和我父亲约好了正午时分在这相会,到了正午您却没有来,这是不讲信用;既然你迟到在先,现在却又当着别人儿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元方的“回敬”,说得父亲的朋友无地自容。陈元方的义正辞严,给世人上了一堂生动的“诚信”课程。诚信就像一轮圆月,惟有与高山的皎洁相伴,才能衬托出对待生命的态度;诚信就像一个砝码,在生命的天平上,放上他,摇摆不定的天平就会稳稳地倾向他。诚信对他人,诚信对社会,诚信对自己,是一种品质。是呀!“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这是我家的家风家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训,弘扬民族文化,做优秀、健康、快乐的中国好少年!祖厝的老匾额
——社会积福美德传世
实验小学 原五(5)班 黄诗乐
(短视频由作者提供)
“骏马登程出异乡,任从异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我的记忆又回到小时候。那时,父亲常把我抱在膝上,一遍又一遍地唱着黄家的这首祖训歌。并指着祖厝门楣上的“福德堂”匾额,不时的告诫我,作为黄家儿女,要牢记祖训家风,继承黄氏祖德,长大后为社会积福,以美德传世。待我年岁稍长,通过父亲的讲述,我认识了不少历史上的黄姓名人,如:黄歇、黄香、黄庭坚、黄兴等。这些黄氏先贤或因功勋、或因美德、或因成就留芳后世。其实在当代,在我们身边仍然不乏杰出有为的黄姓名人。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是一位成功的房地产开发商,但同时也是福建籍慈善家的代表人物。黄如论和其子黄涛,每年捐赠额几乎都过亿元,曾经连续7次荣登“中国慈善榜”榜首。但是身为亿万富豪的黄如论低调入骨、从不张扬。“事业成功了我就应该用更多的财富支持社会的发展,支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们多做点好事,好人总有好报。”黄如论用最朴素、直白的语言阐述了他致力于慈善的初衷。此次新冠疫情爆发之后,黄如论不仅捐款1.2亿元,更是为旗下的商户免租半个月,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国家的“抗疫之战”,缓解了社会底层小生意人的困境。当然,在这次“抗击疫情”的全民战争中,黄姓族人不仅是这些名声在外的社会贤达,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也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漳平市总医院呼吸科护士黄仙女,是不折不扣的“90”后,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并被选为龙岩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中一名光荣的“防疫战士”。到武汉后,她被分配到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负责咽拭子采集工作。采集咽拭子,风险性极高,因此咽拭子采集人,被称为是“距离病毒最近”的人。为了保护自己,她必须严格穿戴全套防护用具,包括护目镜、隔离服、防护服、双层口罩、4层防护手套、靴套、面罩。别说工作,单是穿戴防护服对个子瘦小的黄仙女,从体能、精神上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工作时间一长,黄仙女就开始感觉憋气、呼吸困难,厚厚的手套紧紧的勒住手,稍微握拳都非常疼。而且防护服几乎密不透气,贴身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了,也不允许稍微解开透气。咽拭子采集工作,处处充满风险。采集人要将棉签伸进病人喉咙里,擦拭扁桃体甚至更深部位,以获取检测标本。由于强烈的不适感,病人往往不自主的咳嗽、呕吐,此时大量携带病毒的飞沫从病人口中喷涌而出。正如黄仙女所说,“这个过程中,病毒就在我们面前飞,稍有不慎,采样人员随时都有可能被感染。”因此非常考验采集人的心理素质。每天黄仙女要超越体能、精神上的极限,完成最多100多份咽拭子的标本采集。黄仙女在和后方的家人及同事们电话时说:“之前从没做过这个工作,说不紧张是假的,但穿上防护服我们就是战士,不能因为风险高就害怕退缩。”她时常在心里激励自己,“总要有人上,不是我就是别人,既然穿上了白衣,就该扛起应有的责任。”她用行动最好的诠释了谁是这个时代“最美的逆行者”自古,黄氏名人辈出,是一个乐于奉献、热心助人的优秀家族。祖厝匾额上简单的两个字,为小小的我指明了成长道路的方向,我将秉承家训、传承家风,将来为国家贡献,为社会积福,为后世立德。
巾帼英雄逆行归来
——黄家老厝的故事
桂林中心学校 原四(2)班 黄彦歆(短视频由作者提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拜祖先的传统,每个姓氏都有各自的传承,而家庙是一个姓氏家族为给祖先建立的庙堂,后来慢慢变成了祠堂。祠堂成为了祭祀先祖,缅怀祖宗功德之所。对我们来说,加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就是倡导用“中和精神”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漳平桂林的黄氏家庙坐落在上江社区江夏巷,据说至今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厝。走近老厝一瞧,通红的大门旁有两只威武的石狮子,像两个战士一样守护着家庙,门上挂着牌匾“黄氏家庙”。跨过大门,左右厢房的白色墙上用墨字写着《江夏黄氏的由来》和《弟子规》。正中的庙堂上供奉着祖先的灵牌,两侧的神龛保佑着我们国泰民安。庙堂的墙壁上挂有字画及祖训,每到农历十月十八日祭祖这一天,族里年长老者会带着我们诵读学习这些家训:敦孝悌、睦宗族、和乡邻、民礼让、务本业、隆师道……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肆虐着全球。随着疫情的发展,全国各地纷纷支援湖北,有许多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工作者,都奋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龙岩市也派出了多支医疗队进行支援,漳平市医院的护士黄仙女姐姐个子不高,轻瘦小巧,友善的性格,但是这个小小的身板里却有着大大的能量。作为一名党员,作为科室护理骨干,日常工作中她勇于担责,处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总是将难“啃”难做的活儿揽到自己手里,她出色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领导、同事的一致好评和认可。武汉疫情发生以来,她时刻关注各方面消息,看到上级医院医护人员应征驰援武汉,她心理急切地企盼着自己也能有这样的机会到前线去。她作为医疗工作者,带着全市人民的期望及族亲们的嘱托,义无反顾踏上征程,这不正是“务本业”的这则家训的体现吗?正如中国著名教育学家苏步青先生的一句名言: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用不着等待什么特殊机会,他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当祖国发下了号召,医护人员、解放军、警察等不顾生命的安危冲向抗疫一线,令我为生在中国而感到自豪。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而要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我愿意用我全部的生命来贡献给养育我、栽培我的祖国。当我漫步在黄氏祖祠的庭院中,一条条家训激励着我的成长,监督着我的一言一行。在今天的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中,我们应当薪火相传,这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袅袅上升的青烟中,我仿佛看到百年老厝笑了,她微笑着,继续见证着欣欣向荣的中国,迈步走向新时代......
作者:黄彦歆
往昔·今日·老厝
原桂林逸夫小学六(1)班 陈诗颖
(短视频由作者提供)
老厝,是记忆的闸门;老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的情怀;老厝,是传承我们老陈家家风的一本故事书。
我家的老厝位于和平镇的一个偏僻乡村的山林中,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了。在那四四方方的的围墙中,记录了我们老陈家的德与行,成为家中祖祖辈辈几代人的处世之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在传递。从小,长辈们就教育我要爱惜粮食,锦衣玉食的我常不以为然。奶奶经常在我耳边念经:“吃多少盛多少,不能浪费粮食。碗里面的饭没吃完,脸上可是会长麻子的哦……”年幼的我一开始有些害怕,后来发现没吃完碗里的饭的我依然“楚楚动人”。于是,我就把奶奶的话当成“耳旁风”。一次,我像往常一样盛了一大碗饭,扒了几口就扔下。一旁的奶奶像一座很久没喷发的活火山突然爆发了:“你知道吗?当年你的高祖为了省下一口粮食给家里干重活的人吃,自己活活饿死。你嘴上念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行动上却背道而驰。成由节俭败由奢呀……”那一刻,我终于明白爷爷奶奶连掉到桌上的饭粒都捡起来吃的缘由。此后,我便身体力行,铭记着奶奶的教诲,时时警醒自己,一粥一饭汗珠换。
“应视国事如家事,能尽人心即佛心”,我们在践行。这是父母经常教导我和妹妹的一句话,原本我不太理解,直到肆虐在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我才有了深刻的体会。这次疫情来得那么的突然,传播得那么迅猛,是全中国人民始料未及的。我们全家人自觉地居家隔离。全国上下开始有序复工时,我们家的成员也没有一刻的清闲。妈妈在汽车客运站上班,因为疫情,每天的工作除了监测公交车的行驶情况,还得给公交车、工作室和收到的票款进行彻底的消毒,工作量虽急剧加大,但更加尽职尽责。她每天都得比往常早一个小时去上班,而每天下班回到家也早已过了饭点。她总是拖着一副疲惫的身躯回来,却从未抱怨。爸爸是一名高速公路的职员。疫情以来,整天带着口罩在高速公路站口监测、引导车流。以至于大半个月不在家的情况常有发生。即便是难得的休息时间里,还经常通过电话协助其他工作人员处理业务。我常常问他们俩,“工作这么辛苦,累吗?”他们总是笑着说:“想到我们的辛苦能换来大家的健康和出行的便利,就不会觉得累了。”父母尽职尽责的作风令我敬佩。
也许有一天,老厝会倒下,但老厝传承下来的家风不会被遗忘,就像老厝前的那棵榕树生机勃勃,绿意盎然。
漳平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编辑:廖君霞、朱晓倩
审核:赖荣玉
监制:游华东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漳平融媒体”